公益创业故事多 处处充满苦和乐
2017-11-03
“深圳故事多,充满苦和乐,若是你到深圳来,收获特别多”
近日,“青年恒好公益创业口述历史影像记录计划”第一场线下分享会落地深圳。来自公益创业各个领域的小伙伴们齐聚一堂,共赴一场故事会。

活动伊始,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项目经理李孟春作为整场活动的主持人致开场词。随后,深圳大学创业园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陈一鸣基于深圳大学的实际情况,介绍了目前高校整体的创业环境。

接着,青年恒好公益创业口述历史影像记录计划项目负责人渠馨一面向观众讲解了“口述历史”及“青年恒好公益创业口述历史影像记录计划”。
之后,6位青年公益创业者现场分享了自己创业过程中的苦辣酸甜,与现场观众围绕“青年公益创业”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故事一
“搞发明创造,是人类的天性”。在尼皮斯创客CEO郝云慧看来,学会自己去创造美好生活,并将这种创造力传承下来,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尼皮斯创客是一家从事创客教育的社会创新企业,在深圳大学创业园和深圳大学创业学院的支持下成立,专门为广大中小学提供创客课程服务,并为广大社区提供创客手工活动服务。以期为行业发展培养输送大量高素质的老师队伍,进而推动中国创客教育发展。

然而在抱有美好愿景的同时,前行的路却并非一帆风顺,“因为创客教育是一个新兴的事物,所以学校没有搞懂创客教育应该怎么做,社区也没有搞明白这个活动究竟应该怎么办”。郝云慧如是说道。
经过不断探索,2017年3月,尼皮斯创客推出了创客教育业务,将深圳大学大量高素质的大学生培训成为合格的创客教育导师,进而输送到中小学及社区街道提供创客教育服务。截至目前,创客教育业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已经为南山区团委、南山区蛇口街道、深圳大学校工会、深圳多所中小学提供创客教育服务。
故事二
在广东的古城潮州有一项已经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叫做潮州麦秆画。
然而因为产品缺乏创新、推广宣传力度不足和销售渠道狭窄,潮州麦秆画的发展陷入低谷,这项绝美手艺,面临即将失传的困境。这也同样是中国许多传统手工艺的生存现状。

2015年9月,深圳大学Enactus创行团队成立了“执秆为画”项目组,致力于为潮州麦秆画打造一个文创品牌,创新产品,开发体验经济、文化旅游等方向,扩宽并打造稳定的销售渠道,让其更好地发展下去。

属于青年人的社会责任感使梁志宏在大学期间接触麦秆画后决心要加入这个团队,并成为了“执秆为画”的项目经理。
目前,“执秆为画”项目已经运行到第三年。通过与潮州市麦秆画手工艺者合作,搭建资源平台,从产品创新、推广、销售、传承多个方面对潮州麦秆画手工艺者进行帮扶。并以体验课等多样线下活动,让大众动手参与制作麦秆画,以亲身经历传承非遗文化,改善陷入困境的麦秆画现状。
故事三
新会,位于广东江门市,是南方最重要的柑橘产地之一,种植面积达6万亩以上。
随着柑橘产业的不断发展,新会陈皮村产业链走向成熟化。但是陈皮产业的成熟意味着对柑肉本身的利用的降低,只取柑皮,弃其柑肉,最是橙黄橘绿时却是新会的柑橘果肉垃圾堆砌时,这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造成了当地严重的环境破坏。

2014年10月,深圳大学Enactus创行团队成立了“柑为人鲜”项目组。团队先后尝试了多种方式来改良这一状况。据深圳大学Enactus创行团队“柑为人鲜”项目经理谭晓君介绍,经过多次尝试,目前主要通过创新性的技术研发和技术应用,以及整合企业资源等方案,促进企业合作,建立完整柑肉回收链,将原本废弃的柑肉转化为价值千万的新产业,促进新会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故事四
陈冬玲是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麻醉科的一名医生,同时也是家乐color青年医生公益联盟发起人。
聊起自己与公益结缘的经历,陈冬玲至今念念不忘。2009年,也是她在武汉大学读本科的最后一年,机缘巧合下,陈冬玲参加了学校里的一个公益项目--“大山里的魔法教室”,并由此开启了自己的公益之旅。

然而在参与公益活动的过程中,陈冬玲也渐渐感受到现实问题带来的压力。想要将公益作为一项事业的她,在综合考量后,决定继续回归学校,将医学专业读完。
经过5年临床医学实践,陈冬玲发现医生与患者的沟通中存在很多医学信息上的盲点,而在患者的病后修复环节中双方也存在着诸多脱节。因此,作为一名医学方面的专业人士,陈冬玲决心发起家乐color青年医生公益联盟,从健康教育入手,来弥补大众对于医疗信息上的空白。
在今年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中,家乐color青年医生公益联盟取得优异成绩,获得银奖。
故事五
作为一名全职公益人,深圳漫野自然教育工作室发起人马海鹏做了7年的环境保护工作。
聊起自己坚定要做环境保护的原因,马海鹏说:“我是一名农村孩子,从小到大只有一个念头,‘读书,考大学’,但是当我考上大学之后,发现自己除了读书什么都不知道。一直到我大三的时候,我遇见了一个人,改变了我之后的人生轨迹,他叫杨欣。后来当我跟随这位老师去青藏高原,看到原本美妙的蓝天白云,却被伴随着风刮来的漫天垃圾而破坏,我就决定这一生都要来做环境保护这件事情。”

后来,在公益组织工作了几年后,马海鹏发起成立了深圳漫野自然教育工作室,开始做体验式的环境教育。通过多种线下活动,让更多人亲身体验自然,发现自然的美,从而共同来保护环境。
故事六
深圳读书会创始人、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海鲸教育基金管委会主任汪洋也在活动现场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从最初几十人的豆瓣小组起步,投缘的人们约定每周一聚,因为这句承诺, 汪洋坚持运营深圳读书会直到今天。尽管一路上困难重重,但谈到公益为他带来了什么,汪洋说:“当你在做公益这件事情的时候,能够获得一定的社会价值,并且公益改变了我对世界的认知”。

活动最后,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分享嘉宾及现场观众共同合影留念。